佛陀说无,有人偏要说有的一些讨论再说轮回,人死亡那一刻,并非作为一个整体进去轮回,而是所有元素各自进入轮回,然后重新各种进行组合,大概率上来说,很难实现原来那个人的所有元素在轮回之后重新组合在一起还原成同一个人。即使机缘巧合,那些元素凑巧齐了,也可能产生新的排列组合,从而出现的是一个全新的人。 用一根火柴引燃另一根火柴,第二根木柴上的火,就不再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了。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看成因缘和合的结果,而不是物质实体的传递。 从时间序列来说,同一根火柴,这个刹那的火,都不代表下一个刹那,传递更是无从谈起。古印度人当然不会明白火是一种离子态,不过就算把火理解成一种物质,一切有为法也只存在于现在这一刹那。 从燃烧的原理来说,火柴的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火柴的燃点,而且燃烧的也是火柴自己的材质,传递了什么呢?如果拿一根铁棍过来,这种所谓的传递很明显就能看出是不存在的。 “正如树叶的枯荣,人类的世代也是如此。 秋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春天来临, 林中又会萌发,长出新的绿叶, 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伊利亚特》 面对今天的问题,《金刚经》与《大毗婆沙论》应该有不同的解答。 无论人还是不是那个人,火还是不是那个火,“传薪”的因缘已经结成,这才是最重要的。 佛陀讲“无”讲“空”,把主体论等超验问题归为“十四无记”,说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人与火都是无常的聚合,不断流变,这一刹那的火已经不是上一刹那的火,何况不同火柴上的火呢?上一个火是下一个火的因,下一个火是上一个火的果,它们只是因缘,都是因缘。 《大毗婆沙论》构建世界的基础也是“四大”,讲的是“有”却不说“四大皆空”,而是“三世实有,法体恒存”。构成火的,是地水火风中的火的极微,这个元素的极微是恒存的,构成了火的“共相”,在不同的火柴上体现不同的形态,那只是个相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时间维度上,过去、现在、未来的刹那又是“实有”的,那么无论是人还是火,在流变中依然有恒存的东西始终如一。 说火还是那个火,因为“三世实有,法体恒存”;说火不是那个火,因为个相有别,刹那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毕竟在《大毗婆沙论》看来,有为法与无为法,诸相与非相,都是真实的、恒存的。 第二根火柴上的火是第一根火柴上的火。 只有三世实有、法体恒存才有轮回的基础啊,要不每次灭以后的重生,都是重新再来,那谈不上轮回。业的积分表归零之后,还怎么算是同一个人的修行呢? 不过,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两根火柴上的火如果有“同时存在”的时空,是不是就不能算同一个火呢? 如果一个人死去,组成他的极微再次形成了另一个人,轮回有了继承性,那么按照克隆技术,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复制了一个物质上完全一样的人,这肯定不能算轮回吧?那可以认为是因为本体和克隆体仅仅在物质构成上相同,意识和精神不同吗? 笔记 从本课的第三章开始,我们的学习进入佛经时代,而佛学本身也从佛陀的原创时代,进入佛学后辈解释佛陀的时代。 为了完整解释佛陀原创的新理论,这些高僧使用了大量印度其他宗教旧有的概念和思辨技术,但解释的结果,却是违背了佛陀的原创,“回归”了印度传统,像佛陀预言的那样偏离了正法。那此时的佛学还有什么意义? 偏离正法的佛学至少保留了对种姓制的否定,甚至在女人能否成佛上继续拓展了佛陀的宗教平权,而这种平权也给了印度宗教和它包含的逻辑思辨等文明,有了突破印度种姓制的特殊政治体系,广泛传播的可能。佛教扩散了很多佛陀否定批判的东西,却没能很好的传播佛陀原创的核心内容。 想到耶稣对犹太教的平权化改革,没有说服多少犹太人,却使得一神教传到了罗马和全世界。 作业 人类形成火的传递观念,可能来自远古时期,人类看到“新生”的火主要是特异化的天雷和火山,而日常用火长期采用火种保留和引燃的方式。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只要供养环境和燃料自身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开始燃烧,而不需要火源,用火引燃只是一种加热方式,当燃料的着火点高于火源的温度时,引燃就不能实现。而决定火焰性质的是燃料和环境本身,与引燃的火源本身无关,更与火源是否要熄灭无关。 关于灵魂的不生不灭和转世投胎,接触佛教前的中国人没有这样的观念,基督教中没有类似观念,相信当下生物科学的人中很多也没有这样的观念,但想看到像划火柴无中生火那样,看到“人造灵魂——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智能”,可能还有点难。 我认为第二根火柴上的火不是原来的火,转世之后的人也不是原来的人。其实可以用四法印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既然那个“我”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每一个刹那的自体都是不相同的,那自然换了客体的火苗与灵魂更是与原来大不相同。看似同源,实际上这其中的千变万化不断带我们接近忒修斯之船的真相。 第一个问题:第二根木柴上的火不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假设一颗苹果树腐烂了,那么他就可以作为土地的养料,滋润这片土地上的其他苹果树,但是总不能说其他的苹果树就是之前腐烂的那颗苹果树吧!他只是作为了养料而已,同样的道理,第一根木柴也只是引燃了第二根木柴而已!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轮回有主体,是业力在轮回,主体就是业力,业力不熄,始终就会形成报!所以真正形成的涅槃的办法就是止息业力。 当我们看一页一页的书页,是二维的,他们之间是孤立的没有联系,但是当我们看到索引或是页码,以三维的角度看,书页之间就有了顺序,有了前后,所以如果三维立体加时间单向的范围,世界就是无常的,就生生死死,如果增加一个维度,就有可能有了恒常的联系,但是作为没有实修感知能力的凡人,这只是猜测,有感知力的开悟大德,也没办法让我们通过低维度的语言来正真感受,所以佛说法,缺不可以相见如来。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明白,争来争去如果还在低维度也没有意义,对于自己的启发是,困惑烦恼时,提醒自己所知有限,不要做同样的事期待不同的结果,减少思维的死循环,争取扩大边界的可能。 第二根木柴上的火不完全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第一根木柴上的火的燃烧,依托的是第一根木柴,以及它周围的空气。在这团火引燃第二根木柴之后,虽然火的主体看似没有变化,但事实上它依托的燃料已经产生了变化。 转世前后的人也可以同理来理解。假设转世前后这个人的灵魂/业力/因果仍然不变,但组成他身体的“四大”仍然产生了变化,已经不是转世前组成肉体的完全一样的物质了。 用火柴的传递,这个比喻,我觉得是完美诠释了轮回。从这里的火到那里的火,传递了,而无主体;从今生到来世,传递了,亦无主体。 更推进一步,其实这火,就算不传递,此刻的火,也并非上一刻的火啊,我们今生之中,此刻的我,也不是上一刻的我了。 四法印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人们还想要为轮回找一个主体,这是否是执念? 按照“缘起性空”的理论,两根火柴上的火都是构成火的细微颗粒在某一刹那聚合而成的,根本不存在属于哪一根火柴的火,四大皆空。而按照“大毗婆沙论”中的理论,两把火为同一把火,因为第一只火柴的火是火的主体,既“有”。 佛法是朴素物理学,对我们熟悉的常识,再问一个为什么,结果就发现我们的直觉有些问题。 像薪火相传,当一根木柴快要烧尽的时候,我们拿着它去引燃另一根木柴,第二根木柴上的火是不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呢? 1)从直觉或常识看,答案“不是”。因为我们分别看到两根火柴,每根火柴的火是自己,第一根熄灭,第二根续燃。火进行了传递。 2)从佛法看,破相之后,所有的火都无差别,答案“是”。从四大皆空看,火作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所有的火都是一样的,无差别。各种其他事物是由各种基本元素组合演化出来的。 轮回 、基因、克隆技术和机器人 从轮回观点看,基因就是生命的最原始元素,不停在每个人身上轮回。从克隆技术看多利羊,这就是理论上的轮回,没有差异。机器人其实是智能机器,一直在轮回。 根据“三世实有,法体恒存”,三世是真实的,永恒的。我认为这就肯定了轮回和修行是有主体的。既然如此,就逃不出因果循环。 第一根木棍的火与第二根木棍的火,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因与果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同理,前世与后世也互为因果,也不是同一个人。 答:老师您好,今天的问题,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我想是看从那个角度来说,如果站在所谓的是否有记忆来说,不是同一个人;站在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说,是同一个人,因为因果定律;站在今天所讲的课程的最后一个段落来说,又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我想您的这个问题是用来引导我到底是最终能悟到那个层面,选择那个层面想法,至于最终涅槃后破除了轮回,我猜想是否即可说是也可说不是,同时也可选择“无”这个答案呢?不好意思,个人愚见,让您见笑了。 这个问题又是一种形式的阿能诃鼓。 A火柴上的火的形象具有自相,B火柴上的火的形象也具有自相,而我们无法区别两团火有什么区别,也就是A、B形象的火在我们眼中具有共相,A火柴上的火消失了,B火柴上的火才出现,同时承接火的“躯壳”火柴也具有共相,则说明AB火两者是有因缘关系的。同时四大中的火也是由极微组成的,那么A火和B火就没有区别。 而人不一样,人轮回后不会和前世的人长的完全一样,在我们看来是不具有共相的,则不是同一个人。 当一根木柴快要烧尽的时候,我们拿着它去引燃另一根木柴,第二根木柴上的火是不是第一根木柴上的火呢? 火是木柴燃烧产生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共相”。第一根木柴在本身已快要烧尽,拿它再去引燃另一根木柴。这种情况,第二根木柴产生的火,应该不是第一根木柴的火。虽然两根木柴的“火”的“共相”看似相同一模一样,但它们只是具有普遍“共相”的“火”的相同形状。第二在木柴产生“火”的只和第二板木柴的物质燃烧相关,因为第一根木柴已快燃尽,其已经不具备再生出“共相”的火的物质条件。 如果一个人轮回转世,转世之后的他和转世之前的他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极微不是复合体,而是单体,它不是“五蕴”的因缘和合,而是一种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物质实体,无论世界千变万化,无论“我”千变万化,它都是“恒久远,永流传”的。所以,人轮回转世后,只要前世物质聚合体里那些独立自存的极微的单体,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了今世的物质聚合体,转世之后的他和转世之前的他就是同一个人或部分同一个人。 第二根火柴的火不是第一根火柴的火。火焰的本质是放热反应中反应区周边空气分子加热而高速运动,从而发光的现象。从本质上看,每一刹那在做高速运动的分子都不是同一批分子,所以应该说同一个火把每一刹那的火都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是第二个火柴的火了。 关于轮回:我们通常认为“我”就是我们的自由意识,而现在的科学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人,大概率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只是一个错觉,他很可能就是由一堆意识体的集合,因此,每一刹那的“我”其实都在变化,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我”,更枉论轮回转世之后的那个“我”了。 这个问题是和轮回理论高度相关的:如果一个人轮回转世,转世之后的他和转世之前的他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我认为不是同一个人,因为根据缘起性空,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俩个人的元素聚合比例不一致,同时聚合的因果律也不一致,一个因果律消散了,一个因果律在变动。 第一根火柴上的火,与它引燃的,第二根火柴上的火是不是同一团火。说起这个问题,会让人联想到传递奥运圣火的“火种”。从无我的角度看,第一根的火与第二根的火,拥有不同的极微,显然二者不是相同的火,但既然无我,又何谈“一团火”呢? 之所以有“一团火”,显然不是因为它真的是一团,而是我们认为它是“一团”。也就是说,它“有相”并非因为真的存在相,而是我们知其为相,是我们把它想象成为具有整体性的相。也就是说,对于一根火柴引燃的另一团火,如果我们主观认同,它起源于“同一团火”(只是燃料分离),那它就是同一的。 类似的,奥运圣火是不是那同一个“火种”,转世出来还是不是同一个人,自然也是看我们是否认同它的同源性。 上一篇无间道到底在哪里
|